金華,浙江省地級市;自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建縣,因其“地處金星與婺女兩星爭華之處”得名金華,簡稱金,古稱婺州;地理位於浙江省中部,坐標東經119ⰱ4′-120ⰴ6′30”,北緯28ⰳ2′-29ⰴ1′,境轄設婺城區、金東區2個市轄區,蘭溪市、義烏市、東陽市、永康市4縣級市以及武義縣、浦江縣、磐安縣3縣,總麵積10941.42平方千米[1]。
2011年金華-義烏都市區被確定為浙江省的第四個大都市區,規劃2020年成為200萬人以上特大城市。[2]金華文化屬吳越文化,金華人屬江浙民係,使用吳語。在福布斯公布的2012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中,金華位居全國第33位,並且入圍大陸創新能力最強25個城市之一。2013年1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住建部列金華市為第一批智慧城市試點。同時,金華還是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中國十佳宜居城市之一、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2][3]2017年,金華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48.62億元。
2019年1月25日,金華市被評為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市。
金華建製久遠,因位於金星與婺女(星)分野,而得名金華。
夏商時金華地屬百越。《漢書·地理誌》記載,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裏,百越雜處,各有種姓”。
春秋時屬越囯,戰國後期越囯為楚囯所滅,遂屬楚囯。
秦、漢為烏傷縣(治所在今義烏境內),屬會稽郡(紹興)。東漢設長山縣。
曆史
三國吳寶鼎元年(266年)以會稽郡西部設東陽郡(以郡在瀫水(即衢江)之東、長山之陽得名),治長山(今金華市區),屬揚州,領長山(今婺城區、金東區、蘭溪)、烏傷(今義烏)、永康、吳寧(今東陽)、豐安(今浦江)、太末(今龍遊)、新安(今柯城區、衢江區)、定陽(今常山)、平昌(今遂昌)9縣,治設長山。晉延其製。
南朝·梁紹泰二年(556年)置縉州,陳天嘉三年(562年)撤縉州,東陽郡改名金華郡。“金華”一名源於“金星與婺女爭華”之地。
隋開皇十三年(593年)改置婺州。大業三年(607年)複置東陽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複改婺州,並分置衢州。天寶元年(742年)改婺州為東陽郡,乾元元年(758年)複為婺州。宋延其製。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婺州路。至正十八年(1358年)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寧越府,至正二十年改金華府。
明成化八年(1472年)析遂昌、金華、蘭溪、龍遊縣部分地置湯溪縣。金華府領金華、蘭溪、東陽、義烏、永康、武義、浦江、湯溪8縣,故有“八婺”之稱。
民國二年(1912年)廢府。民國四年(1914年)置金華道,轄區擴及原衢州、嚴州府。民國十七年(1927年)廢道,各縣仍直屬於省。民國期間,行政督察區序號、轄縣、專署駐地時有變換。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6月,設磐安縣,劃縉雲縣之5鄉,永康縣之3鄉,天台縣之飛山鄉,東陽縣等都鄉,為磐安縣境。
1949年5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金華,設立浙江省第八行政區。10月,改名金華專區轄2市9縣。1955年3月,衢州專區撤銷並入。嗣後,金華專區轄縣(市)續有撤並、複置,並與杭州、麗水等毗鄰市地互有調整。1958年11月,撤銷湯溪縣。1968年4月,改為金華地區。
1985年5月,撤銷金華地區,原金華、衢州兩縣級市分別升為地級市,實行市管縣體製,並於金華城區設立婺城區,郊區設立金華縣,同時撤銷蘭溪縣,設立蘭溪市(縣級)。金華市轄婺城區、蘭溪市和金華、永康、武義、東陽、磐安、義烏、浦江7縣。原金華地區的龍遊、開化、常山、江山縣劃歸衢州市管轄。
1988年5月,撤銷義烏縣設立義烏市(縣級),撤銷東陽縣設立東陽市(縣級)。
1992年10月,撤銷永康縣設立永康市(縣級)。
2000年12月,撤銷金華縣,與婺城區互有調整,縣境東部設立金華市金東區。
位置境域
金華市位於浙江省境中部界於東經119゜14′-120゜46′30″,北緯28゜32′-29゜41′。東鄰台州,南毗麗水,西連衢州,北接紹興、杭州。南北跨度129公裏,東西跨度151公裏,土地麵積10942平方公裏。市區位於東陽江、武義江和金華江交匯處,麵積2044.7平方千米,2010年建城區麵積66.7平方千米。[7]
地形地貌
地形
金華地處金衢盆地東段,為浙中丘陵盆地地區,地勢南北高、中部低。“三麵環山夾一川,盆地錯落涵三江”是金華地貌的基本特征。市境的東、東北有大盤山、會稽山,南屬仙霞嶺,北、西北接龍門山及千裏崗山脈。山地內側散布起伏相對和緩的丘陵,以江山——紹興斷裂帶為界又分為北部丘陵和中部丘陵,市境的中部,以金衢盆地東段為主體,四周鑲嵌著武義盆地、永康盆地等山間小盆地,整個大盆地大致呈東北——西南走向,西麵開口,由盆周向盆地中心呈現出中山、低山、丘陵崗地、河穀平原階梯式層狀分布的特點。盆地底部是寬闊不一的衝積平原,地勢低平。將軍岩海拔22米,為金華市最低點。[2]
金華市境內幹米以上的山峰有208座。位於武義與遂昌交界處的牛頭山主峰,海拔1560.2米,為金華市最高峰。境內山地以500-1000米低山為主,分布在南北兩側。
地質
金華市境的東、東北有大盤山、會稽山,南屬仙霞嶺,北、西北接龍門山及幹裏崗山脈。仙霞嶺山脈從閩、贛交界的武夷山延伸入境,至武義縣、婺城區南部和永康市境,向東北延續為大盤山和天台山脈,山體多由火山岩和花崗岩構成。大盤山是錢塘江、曹娥江、椒江和甌江部分支流的源地和分水嶺。
會稽山為天台山支脈,主體朝東北方向伸展,西南段延伸至東陽北部和義烏,山體主要由火山熔岩、碎屑岩構成。主峰東白山位於東陽、諸暨、嵊州交界處。龍門山界於富春江與浦陽江之間,分布在浦江、婺城區和金東區北部、蘭溪及義烏西緣,山體主要由中生代火山熔岩和碎屑岩構成,局部為花崗岩和石灰岩,其餘脈金華山呈塊狀山地,北隔墩頭盆地與龍門山脈相連。
千裏崗山脈由贛東北懷玉山脈延伸入境,餘脈至蘭溪與建德市交界處,山體由沉積碎屑岩組成,中心部分為幹裏崗砂岩。延伸入境的山係受華夏構造控製,山脈大多呈東北一西南走向,同時受東北一西南和東西向斷裂帶的切割,延伸出來的眾多支脈縱橫交織,山形破碎、峰嶺交錯。[2]
氣候
- 氣溫
氣候
金華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總的特點是四季分明,年溫適中,熱量豐富,雨量豐富,幹濕兩季明顯。春季氣溫回升快,但氣溫變化不定,春末夏初雨水集中,時有冰雹大風;夏季長而炎熱,且雨熱同步上升,常有幹旱;秋季涼爽,空氣濕潤,時間短;冬季晴冷幹燥,大氣層結穩定。年度總的光熱水條件優越,但時空分布不均勻。盆地小氣候多樣,有一定垂直差異。由於季風氣候的不穩定性,幹旱、洪澇等災害性天氣頻繁。
金華市年平均氣溫(1953-2005年)呈“~”型曲線變化,尤其是80年代後期起年平均氣溫呈明顯上升趨勢,如金華年平均氣溫53平均值為17.5℃,1984年為16.6℃,2005年為18.2℃。2012年平均氣溫為16.7℃(浦江)~18.2℃(永康),金華、東陽、永康地區偏高0.1~0.3℃,其他地區偏低0.1℃~0.4℃。
- 降水
水係
金華年降雨量較為充沛,但雨量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地域差異都很大。季節降雨量分布呈單峰型,為春雨多、梅雨量大,夏秋冬雨量少。金華年總降雨量平均為1424mm,多數年份降水量均在正負20%距平範圍內振蕩,降雨量最多年份出現1918年為1918mm,降雨量最少年份出現1978年為963mm。
2012年降水量1839.9mm(永康)~2052.3mm(浦江),全年總雨日170天(蘭溪)~192天(武義),偏多18.1(蘭溪)~27.2天(永康),其中金華市區年總降水量1952.5mm。
礦產資源
金華市境內發現的礦產有56餘種,可供開發利用的有32種。礦產以非金屬居多,其中以螢石儲量最為豐富,是國內主要產地之一,分布成群成帶,探明儲量及有地質根據計算的總儲量在3000萬噸以上。主要分布在武義、永康、義烏、東陽、金東等縣(市、區),共有大型螢石礦床(礦石儲量在200萬噸以上)3處,武義後樹居首位,中型礦床(礦石儲量大於50萬噸)30處,小型礦床60處及礦點礦化點292處。其次為石灰岩,主要分布於金華--蘭溪之間的金華山南坡,儲量約為2億噸。金華九龍--山口岩礦儲量0.8億噸。沸石資源主要分布於金華湯溪、永康中山、東陽馬宅一帶。
金華市探明或基本探明儲量的礦有螢石、石灰石、凝灰岩和粘土礦、金、銀、銅、鉛、鋅、煤、石煤、鈾、磷、石墨、珍珠岩、方解石等15種。其中主要已經開發利用的礦產有螢石、水泥用灰岩、磚瓦用粘土、建築石料、建築用砂、飾麵用花崗石、粘土岩、蒙脫石粘土岩、珍珠岩、沸石、鉀長石、高嶺土、陶瓷土、金銀礦、煤、礦泉水、地熱水等18種,其中螢石、水泥用灰岩、飾麵用花崗石、建築石料、鉀長石、礦泉水、地熱水等為該市優勢礦產。
植物資源
金華市在植被分區中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植物資源有1500餘種,其中森林樹種440種,草本植物約300餘種,農作物品種資源800餘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樹種有銀杏、金銀鬆、鵝掌楸、凹葉厚樸、香果樹、青檀、浙江楠、半楓荷、花櫚木、天竺桂和短穗竹11種。森林活立木蓄積量1279.8萬立方米,占全省的11.6%。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野生纖維、澱科糖類、油料、鞣料、芳香油植物及木本藥材等幾百種。糧食作物有水稻、麥類、豆類、薯類以及高粱、小米等400餘種。
金華市境內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甘蔗、瓜類、蔬菜、茶葉、水果、蠶桑、藥材、花卉及苧麻、席草、蓮子、板栗、香榧等共70多類400餘種,其中義烏的糖蔗、青棗,武義的西湖蜜梨、宣蓮、米仁,蘭溪的烏桕、大青豆,浦江的桃形李,金華的佛手、舉岩茶,東陽的東白茶、席草,東陽、磐安的藥材“浙八味”中的白術、白芍、元胡、元參,永康的五指薑、黃花菜等是地方優質品種。另有引進藤稔葡萄、果桑、草莓、臍橙、超豐早1號水稻、泗棉3號棉花、彩色棉、春秋54白菜、姬鬆茸食用菌等優良品種。
動物資源
動物
金華市野生動物約有鳥綱12目23科100餘種,哺乳綱8目13科30多種,爬行綱2目6科20餘種。
金華市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穿山甲、大靈貓、金錢豹、雲豹、鬣羚,屬二類保護動物有天鵝、獼猴、鴛鴦、大鯢(娃娃魚)等。
金華市主要畜禽種類有豬、牛、羊、兔、雞、鴨、鵝及蜂等,金華兩頭烏和蘭溪花豬、永康灰鵝等為地方優質品種。其中主要經濟魚類有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鯉魚、鯽魚以及長春鯿、三角魴、團頭魴、鯝魚、鱖魚、鰉魚、泥鰍、黃鱔、鯰魚等30多種。此外還有甲魚、河蟹、河蚌、螺等水生動物。並有引進加州鱸魚、杜洛克豬、伊沙雞、非洲駝鳥等優良品種。
水資源
金華市域內江河分屬錢塘江、甌江、曹娥江、椒江4大水係,流域麵積分別為9332.73平方公裏、949.71平方公裏、341.6平方公裏和293.96平方公裏,分別占金華市總麵積的85.49%、8.69%、3.13%和2.69%。集水麵積在100平方公裏以上的江溪有40多條。
人口
2017年,金華市出生人口72293人,出生率14.96‰;死亡人口36755人,死亡率7.60‰;人口自然增長率7.35‰。年末總人口485.52萬人,其中市區97.91萬人;城鎮人口203.14萬人,其中市區39.49萬人。平均每戶家庭人口2.55人。[8]
民族
金華市境內除俄羅斯族、裕固族、塔塔爾族和珞巴族4個少數民族無常住人口外,其他少數民族都有常住人口。其中萬人以上少數民族共有5個,按人數多少排列分別為苗族、布依族和土家族、侗族和佘族,總人數為13.18萬人,占少數民族人口數的72.2%,占金華常住人口的2.5%。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義烏市、永康市、浦江縣和婺城區等地。
金華的山水和人文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國家級風景區雙龍洞,黃大仙祖宮亦坐落於此。省級風景區永康方岩、蘭溪六洞山地下長河、浦江仙華山、武義郭洞-龍潭、磐安花溪、百杖潭、雙峰漂流、大盤山國家自然保護區、諸葛八卦村、仙源湖旅遊度假區、東陽花都-屏岩、湯溪九峰山等,或為山奇,或為水秀,可謂各擅勝場。金華的文物古跡與奇山秀水交相輝映,有國家級文保單位10處,省級文保單位37處,縣(市)級文保單位300多處,館藏文物達3萬多件。各處古跡遺址如顆顆明珠,點綴於八婺大地。太平天國侍王府、宋代名刹天寧寺、八詠樓、五峰書院等勝跡及諸葛八卦村、俞源太極村等神秘村落以及東陽盧宅等令遊客流連忘返。傳統與現代交融、人稱東方好萊塢的橫店影視城也已成為廣大影視工作者和遊客心中的福地。
截至2017年底,金華市有國家級自然保護1個,省級以上森林公園14個(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2個),金華市森林公園6個。[8]
主要景點
金華:中國婺劇院、金華市體育中心、中國茶花文化園、金華市文化藝術中心、黃賓虹公園、婺州公園、金華建築藝術公園、五百灘公園、市民廣場、人民廣場、施光南音樂廣場、金華動物園、清風公園、艾青公園等。
義烏:繡湖廣場、義烏江濱主題公園、義烏海洋世界、義烏梅湖體育中心、稠州公園、長城公園、雪峰公園等。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